上禮拜,我們接到台中一所學校的演講邀約,對象是高中學生。我們注意到組長在表單上特別註明,希望講師能以有趣的方式,將 #兩性或同性間 的人際關係融入課程中。
我們知道學校這樣寫,是希望多元性別學生的需求也可以被照顧到。這是相當值得鼓勵的!
早期台灣的確常使用「#兩性平等」一詞,但現在我們會鼓勵大家改用「#性別平等」這個說法。為什麼呢?
說到兩性平等,許多人會想到的是(生理)男女在各方面權益的落差 ( 例如以前女生不能繼承財產、不能投票、爸媽不給念書 ) 但其實「性別」的概念很多元,不是一刀把人類切成男、女兩半就 OK。
雖然一開始講「兩性」平等,是為了爭取男女有一樣的工作、教育等權利,但表面上看起來平等了,實際運作起來還是充滿阻礙的,因為我們很容易會掉進「男生就是要 OO,女生就是要 XX」的框框裡。那個 OO 可能是喜歡正妹、大方、孝順,而那個 XX 可能是會打扮、貼心、嫁人,只要有一個地方不合期待,就會被用異樣的眼光看待。
自從教育部在 2002 年把「兩性平等教育法」草案,改成「性別平等教育法」草案,已經過了 18 年,希望任何性傾向、性別認同、性別特質在學校都不會是個問題,學生的各種差異都能被理解和看見。
我們知道,現在做的都還遠遠不夠,TGEEA 的老師會在學校持續努力,希望大家在家庭、工作崗位、生活中,也跟我們一起加油。
---------
▶2021 年超大張行事曆海報:https://store.tgeea.org.tw/product/2021calendar
▶找性平講師:https://www.tgeea.org.tw/speaker-invitation/
💝支持性平協會:https://donate.tgeea.org.tw/donate/